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

实时资讯

实时资讯

南通市:到2023年,全市累计推动3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 千石科技
  • 南通市工信局两化融合
  • 2022-08-04 14:12:54

近日,南通市工信局两化融合处印发关于南通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通知称:南通市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本质贯标。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跟踪评估,摸清发展现状,编制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加大统计、分析和评估力度,指导各市开展新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在技术、模式、业态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并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船舶海工、装备制造、通用设备、智慧建筑等行业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工程。到2023年,全市累计推动3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具体内容快随着千石科技来看看吧!

政策专人免费指导电话:023-67539092

南通市:到2023年,全市累计推动3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jpeg

南通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落实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工信部信管〔2020〕197号)、省工信厅《江苏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省工信融合〔2020〕560号)精神,加快全市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23年,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成4个行业二级节点,培育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动20000家企业、10万台设备上云上平台。工业互联网配套支撑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供给能力持续壮大。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生产、流通和服务领域加速布局。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发展基础

1.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建设,扩大5G建设投资规模。编制5G建设行动计划,三年内5G基站累计建设1.8万个,基本实现市域全覆盖。加快5G独立组网(SA)建设,率先建成SA核心网,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功能性覆盖。深化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工程,推动园区、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利用5G、光纤宽带、IPv6等新技术,部署“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网络支撑产业发展能力。积极部署移动物联网,加快实施以5G为主,包括4G(含LTE-Cat1)和窄带物联网(NB-IoT)在内的移动物联网城乡统筹覆盖建设工程,全面支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等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到2023年,新增“企企通”用户3000家,累计达12000家。

2.推动企业内网升级改造。鼓励工业企业建设与基础电信企业外网协同发展的企业内网,应用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PON(工业无源光网络)、TSN(时间敏感网络)、SDN(软件定义网络)、边缘计算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线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设备联网率。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工厂、入车间、连设备,支持电信运营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通信设备企业、制造业企业开展5G关键技术研发,培育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和内网改造标杆网络,在行业内复制推广。

3.开展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应用。推动工业企业建设行业级标识解析节点建设和应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标识解析在电子信息、船舶海工等行业率先形成规模应用,引导标识解析应用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实际落地。到2023年,标识技术服务企业不少于10000家,力争标识累计注册量达到50亿条以上,日均解析量达到200万次以上。

(二)推进载体建设

4.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鼓励县市区围绕本地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全产业链一体化管理服务,推进实现补链、强链、拓链。通过柔性组织产品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打通消费端和生产端,发展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建设C2M数字工厂。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引导平台增强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支撑能力,强化设计、生产、运维、管理等全流程数字化功能集成。到2023年,全市培育形成2个重点产业供应链协作平台,打造5个销售过亿的C2M数字工厂。

5.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探索建设南通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搭建面向业务和经营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等应用场景的线上典型应用体验环境,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集群,集中展示两化融合优秀案例及工业互联网应用成果,在高端纺织、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和输出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支持优势企业联合创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集聚工业互联网创新要素,推动探索构建合作创新机制,深化开展低成本数据采集等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产品体验、供需对接、项目孵化和培训交流。加快形成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能力,有效赋能重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6.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鼓励和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引导工业制造企业在生产现场、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环节,综合运用数据采集与集成应用、建模分析与优化等技术,实现管理。从产品全流程、资产全流程、商业全流程等方面企业生产全生命周期高标准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工厂”,树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灯塔”。到2023年,在细分行业领域培育打造10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7.打造“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遵循“聚焦重点、科学布局、示范引领、联动发展”原则,做好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工作,遴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工业互联网基础较好的产业园区,优化明确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引进龙头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和培育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赋能平台,打造标杆工厂,在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产业发展和建设应用等方面形成示范作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和应用突破。

(三)拓展融合应用

8.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培育一批前沿新技术融合创新项目,深化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新兴技术与平台集成应用,实现与行业知识、工业模型等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并培育新技术在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智能排产、安全可信等细分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影响力强的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模式和创新商业模式。到2023年,培育形成100个示范试点应用企业。

9.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本质贯标。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跟踪评估,摸清发展现状,编制两化融合数据地图,加大统计、分析和评估力度,指导各市开展新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在技术、模式、业态等方面开展创新工作,并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船舶海工、装备制造、通用设备、智慧建筑等行业打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工程。到2023年,全市累计推动300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10.加快企业上云上平台步伐。深入开展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整合资源,构建协同制造体系,开展个性化定制,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上迁移,大力开展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的深度创新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运营优化软件,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到2023年,实现2万家企业、20万台生产设备“上云上平台”。

11. 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实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支持电信运营商、平台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通信设备企业、制造业企业联合打造“5G+工业互联网”创新载体,推进开展满足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典型工业应用场景,研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工业APP,深化开展行业示范应用,努力形成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到2023年,打造形成1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个示范应用企业。

12.推进工业大数据应用。充分发挥现有大型数据中心作用,支持建设面向工业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的小微型数据中心,加速提升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应用能力。探索建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共享流转机制,大力培育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开展工业大数据示范应用,创建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和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开展重点行业产业链监测分析,建设产业链图谱和供应链地图,精准服务稳链补链强链,赋能企业创新发展。开展中小企业监测分析,动态掌握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获取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针对性制定扶持政策。开展工业互联网产业运行监测,准确分析工业互联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13.推广行业应用和示范项目建设。结合优势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创新应用,突出差异化发展,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生产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增值服务。在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开展先进过程控制、制造执行系统的部署和优化升级,实现生产流程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在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行业,发展在线设计、客户体验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等新模式。每年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从中遴选各行业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编制优秀试点示范推广案例集,推动示范项目向相关企业复制,形成多点辐射、放大倍增的带动效应。

(四)完善生态体系

14.优化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围绕平台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网络建设服务商、数据采集服务商、工控安全服务商和工业互联网配套服务商等,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完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雄厚、服务能力优秀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服务机构。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分级分类机制,从技术创新、产品能力、市场拓展等方面动态评估遴选资源池单位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迭代优化服务资源池目录,健全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到2023年,遴选100家以上优秀工业互联网机构,组建市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

15.加快培育工业APP。大力培育工业软件企业,完善工业软件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经营管理等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工业APP。建设工业APP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依托南通市软件产业基础优势,发展工具类、控制类工业软件,研发自动化、智能化应用软件,培育数字化、嵌入式软件。支持中天互联等一批技术实力强的工业软件厂商加快发展,优化工业软件协同创新发展环境。推动软件企业进入工业领域,组织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接合作,鼓励工业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促进工业APP功能完善与供需对接,建立并更新工业APP推荐目录,不断提升工业APP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供需对接效率。

16.培育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化业务和股权合作,组织投融资机构与重点工业互联网企业开展对接和服务,利用社会资本力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和上市企业,形成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全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龙头。

17.强化第三方机构生态聚合能力。支持联盟、协会等第三方机构提升行业创新发展支撑能力,开展工业互联网生态研究、行业数据收集等工作,围绕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支持主导和参与行业及地方标准体系研究。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孵化与推广,畅通政产学研用渠道。办好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上云推介等活动,加强工业互联网技术交流,带动形成创新发展生态。鼓励开展工业大数据、工业APP等各类竞赛和演练,加强与各类研究机构合作,建立工业互联网专家智库,培育具有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端咨询人才队伍。

18.深化与教育、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合作。支持工业互联网学生实训(实习)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储备。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新投入,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降低企业工业互联网投入门槛,形成产融结合、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深化与华为、阿里、京东等企业合作,持续组织推进专项工程,以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互联网服务机构联合开展咨询诊断、解决方案攻关。

(五)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19.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数据保护等法规制度和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内部管控制度,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企业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建设企业级安全技术保障平台,推进工控系统、实时数据库等核心软件国产化替代,推动市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培育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到2023年,构建完成市级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平台体系,打造南通信创产业园成为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示范基地。

20.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鼓励工业企业与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有针对性地部署和改进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在网络改造、IPv6部署和5G应用过程中,按照网络安全标准要求,开展安全评估,部署安全设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建设运营企业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确保平台、标识解析系统安全运行。组织工业信息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每年对10-2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检查,推动企业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市县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全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作,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规划和重要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团队,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力量,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重大课题研究、发展水平监测、重点项目咨询,政策研究、宏观决策等提供支撑。

(二)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推广优秀解决方案和典型案例,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有利于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的外部环境。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提供精准信贷扶持。组织工业互联网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南京)软博会、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等活动,积极营造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大资金政策支持

强化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导向作用,大力支持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融合应用,加大对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等重大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市出台相关财政支持政策,带动社会资本支持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重点项目。

(四)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持续组织科技企业家和企业CIO参加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推广工业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搭建新理念学习平台、新技术交流平台、新模式合作平台,宣贯国家、省、市工业互联网政策,更新发展理念。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培训,推广示范标杆建设标准和优秀案例,指导重点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示范标杆建设,培养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人才队伍。

本文转自于南通市工信局两化融合